生活里没有那么多的诗情画意,却不时会遇到骤雨疾风。在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有着很多平凡却让人感动的小故事,患者的一次自主翻身和转移,一次独立进食,一次平稳的迈步……这些看似小小的进步,背后可能都是数十上百次的康复锻炼和耐心专业的陪伴守护。
一个普通的周二,一位父亲抱着5岁的孩子前来办理住院,恰好是伍灵灵值班。患儿不幸发生车祸导致颅脑骨折、颅内出血,经过重症医学科、神经外科等综合治疗后,病情已平稳,但遗留言语和肢体功能障碍,无法站立和行走,为求康复治疗而来。通过详细全面的康复评估后,伍灵灵与科室医务人员共同讨论为患儿制定了详细的康复治疗计划。但因患儿年龄小,且创伤后经历了不少痛苦,对于陌生的环境难以适应,不愿配合治疗,作为主管医生的伍灵灵每日在查房后专门到病房与患儿互动,拉近彼此距离,患儿逐渐建立信任感,慢慢地开始接受康复治疗。
接受康复治疗几天后,患儿看见伍灵灵都会甜甜地叫一声“姐姐”。在一次肌注药物治疗过程中,患儿突然从床上爬过来要伍灵灵抱,还一直向伍灵灵喊着:“妈妈”。治疗结束后,伍灵灵从患儿父亲口中得知当天是患儿生日,之前经历的车祸带走了患儿母亲的生命。心疼之余,为了安抚患儿情绪,伍灵灵高声夸奖患儿夸他:“每次打针都不怕痛,没有哭,太棒了”。
此后的一段治疗时间里,伍灵灵常在忙碌的工作中挤出时间来陪伴患儿做训练,和患儿互动,时刻追踪他的康复疗效。幸运的是,经过长期不懈地康复锻炼,患儿终于能慢慢迈步行走,言语也慢慢流利,可以进行日常交流。回归家庭康复训练后,患儿父亲还会时常发一些孩子走路、游玩的照片和视频给伍灵灵,告知患儿的目前康复情况,并一再对伍灵灵的治疗和关心表示感谢。
“关爱患者从来不是一句抽象空洞的话,而是医生一项重要的职业要求。”伍灵灵说,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视患者如亲人,将人性化服务融入日常康复治疗中,用真心、爱心、细心、责任心换来患者满意的笑颜,让医院成为患者和家属信赖的港湾,是她一直努力的方向。
伍灵灵除了是一名医生,她还有着另外一个身份——桂林医学院20级临桂临床1班班主任,承担临床医学、全科医学、健康与预防保健学、康复治疗学等多个专业的授课。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医德医技并重的教学理念,并结合自己的学习和工作经验给学生讲解医学知识,伍灵灵探索创新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互动,把枯燥的课程转化成快乐的知识源泉。
伍灵灵常怀感恩之心,她常说,自己家庭困难,在大学期间,受到了国家、学校、老师、学姐学长和同学的帮助和关心,工作后有幸通过班主任这个机会将这份爱回馈给社会和学校。在兼任班主任期间,伍灵灵积极协助辅导员开展班级管理工作,下班后利用休息时间参加学校及班级活动,走访宿舍、邀约学生谈心、协助生病学生就医、电话微信答疑……在学习、生活、心理和情感等方面竭尽所能帮助学生分析、找到和解决问题,深得学生信任和喜爱,都亲昵的称呼她为灵灵老师、灵灵姐。而伍灵灵所带班级学生也非常优秀,在大学生创新创业、医学知识类竞赛、文体竞赛等领域均获得佳绩。
此外,伍灵灵还积极参与医院、学校筹办的技能大赛,担任大赛裁判、站长及指导老师,将所学医学技能知识传递给每一届学生,指导的团队在全国赛、华南赛及校赛上均取得较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