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一枝独秀时,专科新起展宏图。2015年10月19日,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脑血管病科(脑卒中科)刚刚成立,作为当时广西唯一一家独立的脑血管病诊疗专科犹如春日的嫩芽,悄然绽放。白云苍狗,光阴荏苒,历经近十年的辛勤耕耘,桂医二附院脑血管病科逐渐发展为享誉桂北的卒中中心,为无数患者带来希望之光。
为群众健康保驾护航
一天,71岁的陶先生突发头晕伴随恶心呕吐,随后出现意识丧失伴随肢体抽搐5小时入院。入院时为深度昏迷状态,瞳孔不等大,双瞳孔对光反射消失。NIHSS评分35分,头CT未见脑出血,考虑陶先生为急性脑梗死。急诊造影显示患者基底动脉顶端及左椎动脉颅内段多发充盈缺损,血流缓慢,基底动脉远端分支未见显影。
时间就是生命!脑血管病科团队立即启动绿色通道,急诊取栓开通血管,经予脱水、抗凝、抗血小板聚集、康复等治疗。第5天患者意识状态好转,呼之可睁眼,可遵医嘱活动,继续治疗10天后康复出院。
像这样的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在脑血管病科几乎每天都有。该科作为重点学科,一直致力于危急重症脑卒中患者的救治工作。
科室凭借优秀的团队和先进的设备,以一流的技术守护着群众的健康。在专业技术方面,科室不断取得突破,开展了多项先进技术,如率先在广西开展的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瘤内扰流装置治疗分叉部动脉瘤等。这些技术的开展,为众多患者带来了福音。
除了常规神经介入手术外,在显微神经外科方面,科室同样展现出其优势。显微镜及神经内镜手术治疗脑出血、脑动脉瘤夹闭、脑动静脉切除等常规手术,科室还能开展颅内外血管搭桥、脊髓血管的介入及显微外科手术等多项复杂操作。这些技术的运用,大大提高了疾病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
显微镜下脑动脉瘤夹闭手术现场
此外,脑卒中绿色通道的建立为急性卒中患者提供了标准快速的救治通道。而神经重症监护室的设置更是为危重患者提供了全面、系统、持续、严密的监护和救治。科室配备的P800显微镜、STORE神经内镜等先进设备,神经重症监护室设置床位6张,配备床旁多参数监护系统,呼吸机等先进设备,医护团队经验丰富,确保了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的及时准确监测,为危重患者的抢救赢得了宝贵时间。
通过一次次成功地救治,二附院脑血管病科不仅挽救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其技术水平和救治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十年磨剑,如今科室在重症疾病如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等领域的诊疗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为更多患者带来了希望与信心。
艺无止境,精益求精
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卒中中心借鉴发达国家脑血管病的医疗诊治模式,在国内推出“脑血管病诊疗一体化”新模式。它通过建立融合神经外科、神经介入、神经内科、影像诊疗等多学科、多专家的“脑血管病中心”,以脑血管病(脑卒中)的多学科联合诊治为契机,推动临床诊治新模式的不断发展。医院卒中中心的突出特点体现在血管内神经介入技术和显微神经外科技术齐头并进、均衡发展。
为了给患者提供更安全、更优质及个体化的治疗,卒中中心秉持血管内神经介入技术和显微神经外科技术齐头并进、均衡发展的技术路径,避免由于技术单一导致患者不能得到及时治疗的困境和遗憾。医院2015年成立脑血管病专科以来,收治此类病患共10000多人次,神经微创介入治疗与显微神经外科二者相辅相成,取长补短,缺一不可。医生必须同时熟练掌握这两种技术,才能根据患者不同病情,提供多种治疗预案,给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提高患者治愈康复的概率。
长期坚持血管内神经介入技术和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均衡发展,不仅锤炼了中心手术团队精益求精的专业技术,而且锻炼了团队在遇到复杂疑难病例时缜密循证、敢为人先的专业态度。
尤其是在复杂动脉瘤的治疗领域,科室发展处于国内先进水平,2016年率先在广西开展血流导向装置治疗复杂动脉瘤。
2016年4月中旬,二附院脑血管病科收治了一名辗转多家医院的中年女性患者,入院时患者自述近来时常感觉头晕、头痛,视物模糊。经头部DSA检查,发现其右侧颈内动脉眼段有一个直径约为30毫米、颈宽约10毫米,形似鸽子蛋大小的颅内巨大宽颈复杂动脉瘤。引发此类动脉瘤破裂的因素众多,危险性极高,一旦破裂,将直接威胁患者生命。颅内大型、巨大型动脉瘤常因位置深、瘤体大、瘤颈宽、瘤内血栓形成瘤壁钙化等因素,开颅夹闭手术困难,开颅手术创伤大,部分大型动脉瘤甚至还要颅内外血管搭桥,工程巨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经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后,科室提出一个大胆的手术方案:采用当时全球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最新神经介入技术——血流导向装置来化解难题。文献报告治疗颅内大型、巨大型动脉瘤的结果显示其操作难度系数很大,要求术者要有高超的血管内操作技能、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应变能力,当时国内仅有几家超大型医院的极少手术病例可供参考,在广西同类手术尚未开展。
摆在大家面前的除了困难风险,还有巨大的压力,但是任何风险和压力都大不过患者健康和生命尊严。2016年4月26日上午,团队顶着压力,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精湛的手术技艺,带领手术团队应用血流导向装置为患者成功地实施了手术。
该手术案例被多家媒体争相报道,患者纷至沓来。二附院脑血管病治疗团队也一路“升级打怪”,不断挑战疑难病例,创造了多项广西神经微创介入治疗领域的领先记录:
2016年4月,率先在广西开展Pipeline治疗颅内巨大动脉瘤;
2018年6月,使用Turbridge血流导向装置治愈颅内复杂动脉瘤病例数居广西领先地位;
2019年1月,广西首例WILLIS技术治疗颅内血泡样动脉瘤的手术在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成功完成;
2019年11月,率先在广西开展“颈7神经交叉移位”手术治疗卒中偏瘫患者;
2020年4月,在桂林地区率先施行颅内外血管搭桥术治疗烟雾病及缺血性脑血管病,这一技术填补桂林空白,处于广西领先地位;
2021年6月,成功完成了广西首例应用Surpass血流导向装置治愈颈动脉床突段巨大动脉瘤手术;
2022年2月,率先在广西利用Web瘤内扰流装置治疗颅内分叉部动脉瘤。
脊髓血管疾病是一类病情非常复杂和治疗高难度极高的疾病。生命是长期而持续地积累,医学亦如此。团队给予患者的,除了知识、仁爱与责任,还有日臻至境的诊断思维。
2020年5月,一位患者因“蛛网膜下腔出血”求诊于桂林市某大型医院。当时的各项检查及脑血管病造影均未明确诊断,该院医生向唐景峰医生发出会诊邀请,经过耐心细致询问病史,结合影像学资料判读,唐景峰医生确定地说:“这是颈段脊髓髓周动静脉瘘,需要及时施行手术治疗。”同时会诊的其他专家对此诊断取得一致意见。随后患者要求转院到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脑血管病科治疗,经显微外科手术证实确为颈段脊髓髓周动静脉瘘,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出院。
学科团队
科室的强大,源自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医护团队。科室不断加强人才团队建设,培养出一批学历层次高、临床经验丰富、科教素质扎实的业务骨干人才。
唐景峰教授作为脑血管病科(脑卒中科)学科带头人,不仅在脑血管病介入治疗、脑卒中的基础及临床研究方面达国内先进水平,更擅长于脑血管各种疾病的诊治及危重、疑难病的救治,尤其对颅内复杂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颅内血管狭窄、脊髓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多次被评为桂林市“百佳医护工作者”、桂林市“优秀医生”、桂林医学院优秀共产党员、第二附属医院优秀科主任,2023年荣获“桂林市第六批拔尖人才”、“桂林工匠”等荣誉称号。
在唐景峰的带领下,科室共有医护技术人员40余人,其中博士2人,硕士6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人,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2人,主任护师1人。科室多位成员分别在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中国卒中学会、中国老年学会神经医学分会等学会中任职,充分展现了二附院脑血管病科的广泛影响力。
目前科室医生的培养遵循“全面发展,术有专攻”策略,已经发展成为学科梯队构建合理,亚专业配备齐全,技术精湛、诊疗规范,引领学科区域发展的专业学科。
“我们要做到针对脑血管病的不同病种,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用术业有专攻的医生,给患者最佳的治疗。”中心还有一支集急诊、急救、重症监护技术于一体的水平精湛的护理团队,医护团队严格依据国内外最新的诊疗指南,运用最新研究成果,为广大脑血管患者提供优质诊疗服务。(通讯员 龙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