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老人心跳如过山车?二附院运用硬核技术精准狙击复杂心律失常

发布时间:2025-03-26来源: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智慧医院 阅读:2012

  近日,桂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大内科副主任、心血管内科一病区主任林创标及其介入团队的电生理医生团队、介入护士、介入室技师、电生理工程师等再一次为一名80多岁高龄患者治愈复杂性心律失常疾病。

  据悉,该患者为81岁复杂心律失常病患,反复的无休止的心动过速发作让老人家心慌症状纠缠不休,已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质量,每次症状发作时除外心慌外还伴有乏力、头晕不适感,多次外院心电图检查提示心房扑动(非典型性),经病友介绍来二附院心血管内科一病区,找到了主任林创标,在完善了入院术前检查评估后,分析患者的心律失常类型为心房扑动,特点是“高龄的心脏、复杂的心律失常、不等比例下传的心房扑动,普通心电图上心房扑动波极性无法明确指示心律失常激动机制”,患者高龄,合并基础疾病手术耐受性较低,经手术讨论后决定手术需要精准、迅速、安全、高效的方法,减轻患者对手术的恐惧感及疾病的不适感。

  此次手术将再次运用国内首批次高精密度标测技术——Octaray高精密度标测导管。林创标介绍,此导管独特的八分支星状触手设计,超高密度电极布局及TRUEref降噪技术,重新定义了复杂性心律失常手术标测的精度以及手术效率。该导管柔软的头端“触手结构”每个触手直径<1mm,每根柔软的触手上覆盖有6-8个铂金电极,整个导管共含有48个铂金电极,电极间距仅为2.4-2.0mm,每个电极都可独立记录心腔内的生物电活动信息,将复杂抽象的心律失常机制迅速准确的记录并在电生理导航系统里重新三维具体化表现出来;八根柔软触手可灵活贴靠心腔,接触性0损伤,应对复杂解剖结构迅速采集局部心电信号,准确建立三维匹配模型;对比传统的心腔标测导管,octaray导管可将三维建模及采集数据时间从过去的30余分钟缩短至10余分钟上下,特有的trueref降噪技术更精准的提升心腔内膜面的微小电位识别,碎裂电位识别,从而提高采集的准确性及对心腔内低电压区及心内膜疤痕区域的智能识别,对病灶微小间隙的探查。

  手术仅用了15分钟就将左右双侧心房实施了安全有效三维建模,同时在心腔内总共采集了11629个心内膜电位信息,并快速分析出心律失常机制,心房扑动的原因真相:为左心房前壁围绕局部疤痕及二尖瓣环双环折返的复杂左心房房扑,并且这个异常激动还被动激动了右侧心房,因此普通体表心电图分析为非典型性房扑,且房扑波极性难以从普通心电图分析的原因;分析明确心律失常机制后实施射频消融手术,安全顺利的终止了患者无休止的心动过速,恢复窦性心律,恢复正常心电活动,手术全程仅用时1小时余,全过程无并发症,患者无不适感,手术顺利结束。

  专家科普

  林创标介绍,心律失常为心脏病中常见的疾病类型,简单理解即为心脏跳动频率及节律的异常疾病,即心脏自律性、兴奋性及心脏神经传导系统相关的一类疾病,其机制复杂,表现类型多样化,从单纯的期前收缩,至复杂的房速、房扑、房颤、甚至致命性的室性心律失常,不仅仅表现为心慌心悸,严重时可导致乏力、头晕、胸闷、气促甚至黑蒙晕厥、猝死的风险,心律失常疾病可损害心脏收缩功能、诱发心绞痛发作、增加栓塞性疾病风险、心源性卒中等。

  心脏射频消融手术,作为心脏微创介入成熟手术技术,已全面覆盖各种心律失常类型,如心房期前收缩、心室期前收缩、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预激综合征、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心房颤动、室性心动过速等,均可采用此类安全有效的心脏介入手术技术,据统计2023年全国经导管心脏射频消融手术治疗量已达34.2万余例次,至2024年该手术量已增长至41万余例次,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此类创伤小、恢复快、根治性高、安全性有效性的心脏微创手术方式,作为国家级房颤中心的桂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医师的我们时刻为广大病友明确疾病,诊断疾病,分析疾病,治疗疾病,用真心、耐心、诚心为您解开“心结”

  文、图:张羽中


责任编辑:雷渝
相关信息
合作机构
生活网简介 | 网站地图 | 广告价格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建站服务 |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