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名61岁男性患者因突发剧烈胸痛被紧急送至急诊科。经心电图检查显示,aVR导联ST段弓背向上抬高,心血管病科二线值班医生王颖副主任医师迅速判断,患者极可能为左主干病变或严重的三支血管病变,需实施紧急介入手术。医院随即启动急诊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流程,介入团队成员张伟主任医师、姜世平副主任医师、唐文秀护师、沈丽护师迅速集结。
冠脉造影结果显示,患者左主干完全闭塞,这是一种极为凶险的心血管急症,死亡率高达80%以上。面对这一危急情况,介入团队凭借丰富经验和精湛技术,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下,迅速开通闭塞血管并成功植入支架。术后,患者血压逐渐回升,心率趋于平稳,生命体征恢复正常。当医护人员换下被汗水浸透的手术衣时,窗外的夜色已深沉,而这场与死神赛跑的战役以胜利告终。
另一日晚间20时许,一位来自上海的外地游客诸先生在酒店突发胸痛,拨打120急救电话后被紧急送往医院。急诊科接诊后,迅速将患者心电图上传至胸痛中心平台,总住院医师刘永光根据心电图特征诊断为超急性期前壁心肌梗死。心血管病科二线值班医生姜世平副主任医师接到报告后,果断建议实施急诊介入手术。介入团队再次快速集结,冠脉造影证实患者前降支近端闭塞。随后,团队紧密配合,成功通过闭塞部位并植入支架,恢复血流灌注。患者从院前首次医疗接触到血管开通(FMC-to-B)全程仅用时93分钟,低于国际标准的120分钟。术后,诸先生感慨:“尽管身处异乡遭遇意外,但这里的医护人员以高度的专业素养和责任心,让我感受到了温暖,感谢所有医务人员的倾情救治。”
作为医院胸痛中心的核心力量,心血管病科团队以行动诠释医者担当。上述案例都是桂林市中医医院胸痛中心高效救治能力的缩影。每一例成功救治的背后,是一颗颗重获生机的心脏,也是无数家庭的希望延续。
胸痛中心的高效运转源于规范化建设与持续优化。科室实行全年“三线梯队”值班制度:一线医护人员全天驻守医院,二线人员30分钟内到岗,三线专家随时提供技术支持。即使是节假日,介入团队依然坚守岗位,时刻待命。同时,科室与急诊科、重症医学科等多学科密切配合,构建起覆盖院前、院中及院后的全流程高效救治网络。此外,高端生命支持设备如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体外膜肺氧合(ECMO)等的配备,为高危复杂手术提供了有力保障。
撰稿人:阮威君 黄蕾 詹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