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执行主任、主任医师梁恒星的带领下,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桂林医院(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胸外科,在桂北地区率先突破非插管单孔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技术壁垒,结合3D全息影像实时导航与快速康复理念,实现“一次手术、全程精准”的诊疗闭环。这一创新不仅将肺结节手术恶性诊断率推至区域首位,更以零死亡、零术后再入院的佳绩,为桂林胸外医疗高质量发展树立新标杆。
随着外科手术技术的发展,非插管手术(Tubeless)凭借可在区域麻醉、静脉镇静和镇痛药物的辅助下进行全身麻醉,而不用侵入气管的呼吸装置等特点,正逐步发展为一项更加精准化、微创化的治疗手段。与传统胸腔镜手术相比,非插管手术能很好地实现快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具有总体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几乎无咽喉痛、声音嘶哑及咳嗽症状等优势,且能显著缩短麻醉后恢复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及住院周期,加快恢复速度的同时降低医疗费用。
而非插管单孔胸腔镜手术技术(Tubeless-UVATS)是指在单孔胸腔镜手术(UVATS)中实现的胸部微创技术。它的开展让胸腔镜手术达到了极致微创,对术者的技术要求极高。由于非插管可能导致患者发生肺萎陷不良及纵隔严重摆动,目前许多胸外科中心仅应用于肺楔形切除术,而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桂林医院胸外科在非插管下完成肺段切除术则是“刀尖上的精准艺术”,堪称肺手术的微创传奇。
在桂林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全面运行一周年前夕,胸外科在执行主任梁恒星的带领下,率先在桂北地区连续完成多例非插管下的单孔胸腔镜精准肺段切除。术中应用最新的3D全息影像实时投影技术,主刀医师可同步进行手术操作与教学演示。短短一个小时,梁恒星主任在完成手术的同时,也让科室其他医生同步了解了手术的步骤。两位接受手术的患者仅留置了喉罩保护术中呼吸,并未留置尿管和中心静脉管道,术后当日便可以下床活动,真正诠释了“快速康复”的内涵。
通过荧光染色标记靶段肺组织
手术结合3D全息影像,双重确认所需切除的肺组织边界
相比于桂林其他医疗单位的非插管下单孔肺局部切除手术,为什么桂林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胸外科偏偏要选择最困难的肺段切除术呢?梁恒星主任介绍,根据全球最新的临床研究,部分实性磨玻璃结节(pGGO)在淋巴结没有转移的情况下可以进行亚肺叶切除,以保留更多的肺功能;但是当pGGO实性成分占比偏高时,即便直径只有1cm,也可能出现多处淋巴结转移的情况。贸然进行简单的肺楔形切除,看似手术时间更短,但是无法采集到肺内淋巴结,会导致患者在手术后没有得到正确的病理分期,造成病情错判,从而错失最佳治疗时机。因此,对于紧邻胸膜或者实性成分偏高的pGGO,选择肺段切除术不仅可以保留更多肺功能,而且术中可以快速得到胸腔内淋巴结的病理结果,为患者制定个性化后续治疗方案,实现“一次手术,全程精准”的诊疗闭环。
据了解,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作为桂林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输出单位,胸外科作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驻桂专家梁恒星主任在桂林医院两年多以来,几乎实现了湘雅二医院胸外科全部技术的平移,其中“非体外循环下侵犯上腔静脉的纵隔肿瘤切除后血管置换术”等新式手术方式更是桂北地区首创。2024年,桂林医院胸外科在手术突破百台的同时,创下无术后再入院、无死亡的优异成绩。此外,医院胸外科肺结节手术的恶性诊断率高居桂林大型胸外科中心首位,真正做到了对每一个肺结节“明察秋毫”。
在维持医疗水平高质量发展的同时,胸外科也非常重视前沿科学的探索,2023年、2024年连续收获国家级及自治区级自然科学基金,是目前桂林唯一一家主持国家级课题的胸外科中心。依托充足的科研经费,医院胸外科在临床科研中锐意创新,引入地区乃至全国先进的胸外科治疗理念,造福桂北地区人民健康。接下来的一个月,胸外科将以手术机器人引入为契机,全面展示专科特有优势,并诚邀桂北地区广大群众加入临床观察项目,保卫肺健康,共同助力桂林胸外医疗发展!
专家风采
胸外科
梁恒星
主任医师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博士
擅长:各种胸科疾病微创手术,尤其擅长肺小结节精准诊疗、复杂纵隔疾病诊治、手汗症个体化治疗。
湘雅二医院驻桂专家。2009年毕业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临床医学七年制(本硕连读)。2015年在美国艾奥瓦大学卡佛医学院研修一年,同年获博士学位。一直致力于胸外科微创诊疗及急危重症救治工作。在桂林市率先开展非体外循环下上腔静脉置换术等先进术式,胸部恶性肿瘤手术准确率远高于桂林地区业内水准。
现任湖南省医学会胸外科分会创伤学组委员,湖南省老年医学会胸外科分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湖南省食管癌分会委员,桂林市医学会常委。
目前主持国家级课题1项、省级课题2项,课题总经费超100万元。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中外刊物上发表文章、论著十余篇,累计影响因子(IF值)超过20。
通讯员:蒋家英 陈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