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憋尿能行千里。憋尿这件事似乎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的一项常规操作,也会有人觉得“憋尿时间越长,就说明自己的肾越好”,其实不然,这个观念大错特错 !
憋尿和肾功能没有关系,这是一个误区,并且可能让膀胱受到伤害。
膀胱是如何工作的呢?
肾脏就像一个过滤器,身体内所有的血液都会通过肾小球过滤,血液中的水、无机盐、葡萄糖、尿酸、尿素等会进入到肾小囊中,这些被称作为原尿。原尿经过肾小管后,水、葡萄糖、部分无机盐会被重新吸收回到血液里,而剩下的代谢废物和水组成了尿液,通过输尿管进入膀胱,最终被排出体外。
如何知道自己想要上厕所了的?
这个信号的产生和传达是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当你膀胱里的尿液积攒到一定量时,尿道括约肌会向大脑发出指示——“是时候上厕所啦”。如果这个时候不能立即排尿,那么大脑也会给膀胱发出指令,让膀胱坚持住、静候时机。
这些如厕指令都是因人而异的,根据每个人的年龄、所处时间、尿液容量等因素的不同,身体发出的信号也有所不同。比如到了晚上睡觉的时候,身体想要上厕所的信号就会有所减弱,让人能获得较完整的休息。
哪种程度算憋尿?
所谓憋尿,就是刻意地让膀胱的生理容量超标。
一般来说,当膀胱内尿液达到150ml-250ml,人就会开始有尿意;超过500ml,膀胱就会因尿液过度充盈导致膨胀、肌紧张,长此以往,则会有排尿不畅、尿频等困扰。
人憋尿的过程是怎样的?
人的尿液是从肾脏出来的,经过输尿管进入膀胱暂存。而憋尿,就是让膀胱的生理容量超标。当尿液接近300~500ml时,膀胱的得力助手——相当于放水“闸门”的尿道内括约肌就开始运作了。当它感应到逐渐增多尿液的量时,受本能反射驱使下开始运转,大脑则收到传递信号,提醒人有“尿意”了,产生准备上卫生间的冲动。
若当时条件不允许排尿,那么大脑根据尿意来下指令:憋住!“憋尿”从此就开始了。500ml、600ml、700ml,尿道外括约肌一直在收缩“坚守”,大脑也一直在暗示:继续保持收缩状态!直到膀胱里的尿液积攒到“警戒线”——800ml,此时,往往会出现两种结局:要么括约肌失去控制,意外开闸,泄洪而出,功亏一篑;要么终于找到了卫生间,却发现括约肌因为持续收缩而僵硬,想尿也尿不出来了,同时膀胱内壁的“逼尿肌”会出现各种“不服”,产生疼痛不适感……
憋尿的危害不容小觑
1.排尿困难 膀胱像个气球,自带弹性和韧性。但如果长期憋满了尿液,会被慢慢撑大,让弹性慢慢变小。当膀胱变得松弛的时候,就会出现想尿尿不出、排尿困难的情况。
2.泌尿系统感染 膀胱不能及时排出尿液,压力升高,黏膜过度扩张受损,细菌趁虚而入,就会引起感染。
3.影响肾功能 憋尿过程中膀胱逐渐被撑满到一定程度,尿液就无法挤进膀胱了,而是拥堵在上游的肾脏和输尿管中,这可能破坏「单向流动机制」,让尿液回流进入肾脏,造成肾脏积水,甚至破坏肾脏功能。
4.排尿性昏厥 长时间憋尿后突然排空膀胱,会让腹压骤降,血压下降,让大脑暂时缺血,出现昏厥的情况。
5.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憋尿还会引起生理和心理上的紧张,使高血压患者血压升高,冠心病患者出现心律失常,甚至心绞痛,有可能诱发脑卒中。
6.形成尿路结石 被动憋尿时间长,尿中晶体析出增加,更容易结晶聚集,长此以往,会形成尿路结石。
7.引起性功能障碍 男性生殖勃起和泌尿是由同一组神经支配,控制勃起的尿管神经束就是从膀胱和前列腺的后外侧经过的。长期长时间憋尿会导致这组神经承受过大的压力,引起功能紊乱,继而诱发男性性功能障碍,甚至影响生育。
8.引起慢性前列腺炎 憋尿使膀胱充盈,充盈的膀胱压迫前列腺,会产生一系列的症状。排尿时后尿道压力过高,尿液还可以逆流进入前列腺腺管,是前列腺炎重要的发病机制之一。
9.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憋尿还会导致不良情绪的产生,慢性尿潴留可导致人的精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下降,工作易出错,同时伴有烦躁、焦虑、易怒、睡眠障碍、消化不良等情况。
10.形成尿路结石 被动憋尿时间长,尿中晶体析出增加,更容易结晶聚集,长此以往,会形成尿路结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