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人 冲上热搜的“支原体肺炎”究竟是啥,如何应对,快来了解

发布时间:2023-10-25 阅读:

入秋后天气渐冷,昼夜温差大,呼吸道传染病也进入高发季节。据统计,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第三季度全院门急诊接诊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400余例,儿科门诊、新生儿门诊接诊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多达314例,收治住院患者523例。

多地儿童近期出现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话题冲上热搜,引起很多家长的担心。

二附院儿科负责人钟超表示,肺炎支原体每隔3到7年会引起一次比较大的流行,过去三年,由于疫情防控措施做得好,支原体发病率有所下降,不常被人重视。伴随疫情防控措施调整,2023年第三季度门诊和住院部诊治的患者数较往年有明显增加,存在不少家庭集体发病的情况,大家需注意防范。

二附院新生儿科副护士长冯汝梅介绍,支原体既不是细菌也不是病毒,它是一种目前世界已知的独立生存于细菌、病毒之外的最小微生物。支原体如若引起孩子肺炎,则被称作肺炎支原体,做好日常防护对减少感染很重要。

什么是肺炎支原体肺炎

根据《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疗指南(2023年版)》,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是指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 MP)感染引起的肺部炎症,可以累及支气管、细支气管、肺泡和肺间质。

MPP多见于5岁及以上儿童,但5岁以下儿童也可发病。以发热、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可伴有头痛、流涕、咽痛、耳痛等。发热以中高热为主,持续高热者预示病情严重。咳嗽较为剧烈,可类似百日咳样咳嗽。部分患儿有喘息表现,以婴幼儿多见。肺部早期体征可不明显,随病情进展可出现呼吸音降低和干、湿性啰音。

支原体肺炎是如何传播的?

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是主要的传染源,潜伏期一般为1~3周,潜伏期内至症状缓解数周均有传染性。肺炎支原体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在咳嗽、打喷嚏、流鼻涕时的分泌物中均可携带病原体。

支原体肺炎的易感染人群?

人群对肺炎支原体普遍易感,但好发于5岁以上儿童及青少年,也就是中小学生。不过,有专家提醒,今年和往年相比,我国的支原体肺炎出现了低龄化的特点,一些3岁以下的儿童也有发病,所以出现了相关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

肺炎支原体感染如何治疗?

家长要多观察孩子的情况和症状,如果发热3天不退,尤其是高热,或者咳嗽超过1~2周没有缓解,一定要去医院进行排查,千万不要自行给孩子乱用药!

(一)一般和对症治疗

轻症不需住院,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检测血常规和炎症指标等。充分休息和能量摄入,保证水和电解质平衡。结合病情给予适当氧疗。正确服用退热药,对于有高凝状态并禁食者,需补充水和电解质。干咳明显影响休息者,可酌情应用镇咳药物。祛痰药物包括口服和雾化药物,也可辅助机械排痰、叩击排痰等物理疗法。

除此之外,如果孩子出现以下五种情况,必须立即就医:

1、出现喘息或呼吸困难:1岁内的孩子,平静时呼吸频率大于50次/分;1岁以上的孩子,平静时呼吸频率大于40次/分;孩子出现吸气凹陷,鼻翼扇动。

2、孩子不吃东西,不喝水。

3、孩子的精神状态很差,病怏怏的,总是睡觉,使用了退烧药后依旧如此。

4、孩子血氧小于95%。

5、口服药物治疗3天后,病情反而加重。

(二)抗MP治疗

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为MPP的首选治疗,包括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红霉素、罗红霉素和乙酰吉他霉素,请遵医嘱用药。

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如果对大环内酯类药物出现耐药性,那么有两类替代性药物。

一类是新型四环素类抗菌药物,主要包括多西环素和米诺环素。

另一类替代药物为喹诺酮类药物,常用的为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莫西沙星等。

肺炎支原体感染怎么预防?

目前还没有预防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疫苗。预防肺炎支原体感染,最重要的是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1、尽量避免到人群密集和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必要时戴好口罩做好防护。

2、咳嗽、打喷嚏时使用纸巾捂住口鼻,或用手肘或衣袖等遮挡,将用过的纸巾丢入带盖垃圾桶中。

3、注意手卫生,使用肥皂等在流动水下清洁洗手或用免洗洗手液消毒。

4、流行高发季节,注意通风,每次通风不少于30分钟,保持空气新鲜。

5、养成健康生活习惯,保持充足睡眠,适量运动,增加抵抗力,保暖防受凉。

6、中小学校、幼儿园等重点场所要注意通风消毒,做好日常清洁工作,加强健康监测,避免出现聚集性感染。

责任编辑:董美玲
相关信息
合作机构
生活网简介 | 网站地图 | 广告价格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建站服务 |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