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充满希望的三月里,第九届“3.20中国血小板日”如期而至。“3.20中国血小板日”是由白求恩公益基金会与ITP家园-血小板病友之家联合发起的日子与活动,旨在提高公众对血小板认识、推动血小板采集、科学应对输注风险、加强患者用药安全性认知,同时,呼吁社会各界关注血小板疾病,关爱、救治血小板疾病患者。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又叫做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常见的血小板减少性疾病,以孤立血小板计数减少为特征,约占出血性疾病总数的1/3,成人年发病率约为5-10/10万,60岁以上老年人是高发人群。该病的主要特征是患者皮下存在青紫色的出血性瘀点或瘀斑。
近日,22岁的娟娟(化名)为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血液内科的医护人员送来了一面锦旗,小小的锦旗承载着对医护人员的感激之情,赞扬医护人员精湛的技术及高尚的医德。
娟娟是一名在读研究生,2023年4月因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多处皮肤瘀点,上腹部疼痛不适伴解暗红色血便来到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血液内科就诊,期间完善相关检查明确诊断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经过规范治疗,娟娟(化名)的血小板计数保持在安全水平,能继续在美好的校园里勇敢地扬帆起航,追寻自己的梦想。
为什么会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自身免疫功能异常,是导致本病最主要的原因,血小板是成熟的巨核细胞在血小板生成素(TPO)的作用下产生的。如果患者免疫紊乱,导致巨核细胞成熟障碍,血小板就会减少。此外,如果患者的免疫细胞产生自身抗体,破坏血小板,也会导致血小板的减少。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常见的症状
1.出血倾向:皮肤粘膜出血,皮下大小不等的血肿,流鼻血,牙龈出血,结膜出血,伤口止血困难,不明原因的内脏出血
2.乏力:部分患者可伴有明显乏力、疲劳的症状
容易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人群
1.育龄女性:怀孕状况下有出现血小板减少的风险
2.接种疫苗:儿童出现相对较多
3.服用药物:许多药物都可出现血小板减少
4.急或慢性病毒感染:病毒、细菌感染都可以造成血小板减少
5.疾病家族史:家中有其他人患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6.自身免疫病的患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
糖皮质激素和静注免疫球蛋白是ITP的一线治疗
1.血小板低于30×109/L者,应减少活动,避免外伤,并立即就诊,与医生探讨治疗方案。
2.一般情况下,糖皮质激素为首选治疗。如有激素使用的禁忌,如感染等,可选择静注免疫球蛋白。
3. TPO受体激动剂就是针对ITP发病机制而问世的靶向药物,包括艾曲波帕,海曲波帕,阿伐曲波帕,用于治疗经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免疫球蛋白治疗无效或脾切除术后慢性ITP患者的血小板减少,可以升高并维持血小板计数在安全范围,减少具有临床意义的出血事件,减少对合并用药或挽救性治疗的需求,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随着治疗方案的创新和新药纳入国家医保目录,进一步提升了患者使用新药的可及性及可获得性,大大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春天的阳光温暖而耀眼,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血液内科医护人员愿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携手共进,勇往直前,砥砺前行,迎接美好的未来。(通讯员 韦春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