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腔内微创先进技术拆除罕见病因“炸弹”

发布时间:2024-06-17来源: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桂林医院医讯 阅读:

  假性动脉瘤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动脉壁破裂后被周围组织包裹形成的形态不规则动脉瘤。由于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几率大,被认为是极其凶险的疾病,一旦破裂,死亡率高达90%以上,破裂导致的大出血甚至可在几分钟内致人死亡。近日,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桂林医院成功救治了一例罕见原因导致的主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

  这位58岁的男性患者因迁延腹痛一个月,转诊到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桂林医院进行治疗。主动脉CTA检查(ct血管造影检查)结果显示,患者腹主动脉存在一个假性动脉瘤。由于该例患者的主动脉假性动脉瘤已导致其反复腹痛长达一个月之久,且病因尚未明确。因此,在进行外科治疗准备的同时,医疗团队也在积极探寻其致病原因。

  血管外科专家介绍,一些特殊细菌的感染,如结核菌、布鲁氏菌等,均可导致血管组织薄弱,进而引发假性动脉瘤。若不针对病原学进行积极治疗,即便实施外科手术,患者血管仍有可能反复发生假性动脉瘤或破裂,使得治疗过程变得复杂棘手。

白色箭头所指为腹主动脉瘤假性动脉瘤

  血管外科团队在经过详细检查和评估后,为患者制定了详细的手术治疗方案。血管外科与麻醉科团队在患者全身麻醉下,仅用时40分钟,在未做任何切口的情况下,使用大动脉覆膜支架为患者微创修复了腹主动脉,隔绝了假性动脉瘤,排除了动脉瘤破裂致死的风险。

术中造影情况,红色箭头所指为假性动脉瘤

术中使用单弯导管于瘤腔内取血送NGS检查,红色箭头指示瘤腔

  值得一提的是,手术过程中,血管外科团队利用额外的导管,从患者假性动脉瘤内抽取血液样本,进行了详尽的病原学检测(病原微生物核酸高通量测序,NGS)。此外,在支架成功释放后,团队再次利用导管向瘤腔内灌注利福平,针对性地进行抗感染治疗。

支架释放完毕后,利用导管向瘤腔内灌注抗菌药物

术后造影情况,假性动脉瘤灌注药物后瘤体完全被支架隔绝修复

  术后的NGS结果精准揭示了导致患者病情的“真凶”——布鲁氏菌。这种细菌常常导致血管病变,与接触牛羊等畜牧动物密切相关。经过询问病史,患者确实有过与牲畜的接触史。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驻桂专家、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桂林医院药学部主任彭文兴的专业指导下,患者接受了针对性的抗生素方案治疗,目前已顺利康复出院。

腹主动脉腔内覆膜支架隔绝术后CTA

  据了解,在本例患者的治疗中,血管外科团队运用了由舒畅教授团队在国际上率先报道并广受赞誉的先进技术——感染性主动脉腔内修复并瘤腔内灌药技术为患者进行治疗。该技术在血管外科领域的顶级期刊上发表,并获得了国际同行的广泛认可。这一成功案例不仅彰显了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血管外科团队的技术实力,也标志着桂林医院在湘雅二医院血管外科高新技术方面成果的又一次成功平移。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桂林医院将一如既往致力于为桂林及自治区广大人民群众的血管健康保驾护航。

  关于布鲁氏菌病,你“布”能不知道

  在我国,布鲁氏菌病被归为乙类传染病,简称“布病”。它可侵害猪、狗、牛、羊、鹿、骆驼等动物。带菌母畜生产时,排出的胎儿、羊水、胎衣是最危险的传染源。人可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病死动物、病菌污染物、流产物或食入生鲜乳等病畜产品而感染,也可以通过吸入污染的气溶胶而感染。牛羊饲养人员、屠宰加工人员、兽医和检疫员等职业人群感染“布病”的概率最高。随着消费模式、生活方式的改变,普通人群的感染风险也有增加趋势。

  【临床症状】

  人患上该病后主要表现为发烧,呈现波浪热、多汗、浑身没劲、关节和肌肉疼痛,总想小便等症状。此外,该病还可导致患者性能力低下、劳动能力低下,甚至丧失劳动能力。

  【防范与控制】

  1、要做好家畜的检疫检测,养殖家畜必须进行定期检测,实施“布病”持续监测、剔除加净化为主的防控策略。

  2、要养成良好的生产生活习惯,做好自我卫生防护。

  生活中接触牛羊等家畜的人员,日常工作要穿好工作服,戴好口罩和手套,收工时将手洗净。

  牛羊奶一定要煮沸后再喝。

  生熟案板要分开,羊肉要煮熟、烤熟后再吃。

  对那些未经检疫或来路不明的牛羊肉、病死畜禽的肉,必须坚决做到不买、不吃、不接触。

  出现“布病”疑似症状,尽快去医院检查。一旦确诊感染,需遵循“早发现、早治疗”的原则,切不可延误发展成慢性病。

  舒畅

  外科学博士

  美国斯坦福大学血管外科中心博士后,一级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后)导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血管外科中心主任、血管中心二病区主任。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血管中心主任,中南大学血管病研究所所长,国家重点临床专科(普通外科)及卫计委外周血管介入诊疗培训基地学科带头人,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要研究者(PI)。任美国纽约大学西奈山医学中心、耶鲁大学医学院、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等客座教授。

  学术任职包括:国家心血管病专业质控中心专家委员会血管外科专家工作组组长;国家心血管病专业质控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委员;国际血管联盟副主席;外周动脉疾病泛大西洋协作组(TASC)委员;美国血管外科学会(Society of Vascular Surgery,SVS)国际委员;阿根廷心血管外科学会荣誉国际委员;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血管外科学组委员;欧美同学会大血管疾病分会荣誉会长;北京医学会血管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医学会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荣誉主任委员等。

  获得奖励包括: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湖南科技进步一等奖、湖南医学科技奖等10余项。个人荣誉包括 “中国医师奖”“全国卫生系统先进个人”,被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CMB)评为“杰出教授”,首届“湘雅名医”,首批全国名医百强榜,荣耀医者“金柳叶刀奖”,“第九届国家卫生健康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之名医,卓越建树奖”;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学院长聘教授等。

  李鑫

  外科学博士 血管外科主任医师 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南大学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长,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桂林医院血管外科执行主任,美国耶鲁大学博士后;英国剑桥大学访问学者;德国莱比锡大学访问学者。

  国际血管联盟中国分会青年委员会常委;国家心血管病中心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下肢动脉学组委员;国家心血管病中心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血管外科分委会下肢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分会大血管分委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腔内血管学专业委员会糖尿病足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糖尿病足病分会青年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医学会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主持湖南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1项,参与省级科研项目4项;主持中南大学前沿交叉课题1项,发表和参与发表英文和中文学术论文122篇(第一和通讯作者43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9项。

  擅长: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微创治疗和手术治疗;糖尿病足的血管微创腔内治疗;静脉疾病(静脉曲张和深静脉血栓)、大动脉疾病微创治疗。

  姚松良

  外科学硕士,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2005年毕业于桂林医学院,后获得桂林医学院外科学专业硕士学位,亚太血管学术联盟(APA)广西分会委员,广西中西医慢创协会委员,从事相关临床外科工作17年余。曾先后在中山医科大学一附院、广西医科大学微创中心、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血管外科进修学习,主持自治区科研课题一项,在省级、国家级专业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数篇。

  擅长血管外科各类疾病的诊断和介入、开放手术治疗,包括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假性血管瘤、急性动脉血栓、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下肢深静脉血栓、先天性皮肤血管瘤、大隐静脉曲张的微创治疗等。

  专家门诊时间:

  李  鑫——周二上午(临桂院区)

  姚松良——周四上午(临桂院区)周五上午(叠彩院区)

  通讯员:卿红双


责任编辑:雷渝
相关信息
合作机构
生活网简介 | 网站地图 | 广告价格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建站服务 |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