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世界提高抗微生物药物认识周丨人人参与,用好抗微生物药物

发布时间:2024-11-28来源: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桂林医院医讯 阅读:

  11月18日-24日是2024年“提高抗微生物药物认识周”,今年的活动主题是“教育、倡导、立即行动”,旨在强调通过教育和倡导来提高公众对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的认识,并呼吁立即采取行动来应对这一全球性挑战。那么,什么是微生物耐药,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预防?

  什么是抗微生物药物

  提起抗微生物药物,很多人会感到陌生。其实,老百姓口中的抗生素指的就是抗菌药物,它是抗微生物药物中应用最多的一大类药物。

  抗微生物药物,是指能杀灭或抑制病原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生长或繁殖的药物,是用于预防和治疗人类、动物和植物感染的药物。

  根据所治疗的病原体的不同,抗微生物药物主要分为四大类别:抗细菌药、抗真菌药、抗病毒药、抗寄生虫药。

  抗细菌药:包括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阿莫西林等)、大环内酯类(红霉素、阿奇霉素等)、喹诺酮类药物(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等)、磺胺类药物等。

  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奥司他韦,抗疱疹病毒药物(阿昔洛韦等),抗肝炎病毒药物(拉米夫定、恩替卡韦等)等。

  抗真菌药物:克霉唑、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等。

  抗寄生虫药物:阿苯达唑等。

  什么是微生物耐药

  正常情况下,不同的抗微生物药物会对特定的病原菌起到抑制和杀灭的作用。

  但随着抗微生物药物的广泛使用甚至是过度使用,细菌、病毒等微生物会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甚至消失,也就是出现耐药性,导致在这些微生物感染的时候,没有有效的药物可以使用。

  微生物耐药会导致常见感染、难以治愈,增加医疗成本,可能引发严重甚至致命的感染。它还可能对医疗手术、化疗和器官移植等现代医疗方式造成威胁。

  扩大认知,遏制耐药

  抗微生物药物并非万能,滥用或不当使用不仅可能导致治疗失败,还可能引起过敏反应,甚至造成严重的肝肾损伤等健康问题。因此,正确使用抗微生物药物尤为重要。

  不自行购买

  使用专业性较强的处方药,应到医院就诊,凭处方购买。

  不自行选药

  各抗微生物药物的抗菌谱、作用、特点各不相同,需要专业医生根据病原菌体和感染部位选择。

  不任意服用

  应在专业医师或药师的指导下,注意药物的药效和正确的用法用量。过量多频次服用并不能增加疗效,反而会导致不良反应增加;减量服用,会导致不能有效杀灭微生物,有可能引起耐药微生物的出现,从而使得抗微生物治疗失败或减效。

  不随便停药

  一旦需要使用抗微生物药物治疗,就要按时按量服药,不能一有效果就随意停药。究其原因,当微生物剩余量较小时,往往感染症状消失,如果不继续服用抗微生物药物,少量的微生物可能会大量繁殖,导致疾病复发。

  通过提高对抗微生物药物的认识,

  我们可以共同努力

  减少耐药性感染的出现和扩散,

  让我们齐心协力

  预防微生物耐药,

  保护抗微生物药物的有效性!

通讯员:陈虹


责任编辑:雷渝
相关信息
合作机构
生活网简介 | 网站地图 | 广告价格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建站服务 |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