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医患同心,其利断疾。我们深知,医生的每一次精确诊断、护士的每一次暖心护理,医技人员的每一次认真检查、检测、检验,都承载着患者的信任与希望;而患者的每一次配合、每一句感谢、每一面锦旗、每一封感谢信,也给予我们温暖与力量。
这里,是爱与希望交织的地方。桂医二附院特推出【医患同行·温暖瞬间】专栏,记录那些平凡却动人的瞬间,让医患同心的温暖故事,成为治愈彼此的力量,携手共赴健康之路。
定格感动,传递温情!桂医二附院“医患同行·温暖瞬间”专栏征稿启事
近日
72岁的陈爷爷(化名)在家人的陪同下
将一面“医德高尚暖人心,医术精湛传四方”的锦旗
送到桂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
锦旗背后
是一场与死神较量的战役
是由白衣天使挽袖献血筑起的生命防线
回想起救治经历
陈爷爷感慨道
“感谢二附院肝胆胰外科医护团队
谢谢你们给了我二次生命......”
刀刃上的舞蹈:突破高龄手术禁区
贺州某县的陈爷爷,今年72岁。因皮肤巩膜渐进性黄染伴有腹胀,辗转多家当地医院均被告知“基础疾病多、肿瘤位置凶险、手术风险极高”。当他带着最后一线希望来到桂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时,肝胆胰外科团队顶住压力接下了这场"生死挑战"。
经过一期经皮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成功减黄,科学营养支持治疗后,陈爷爷的身体情况调整到了最佳状态,经过医院四级手术MDT团队讨论排除禁忌、保驾护航,手术按期进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需要切除六个脏器和结构、重建三个消化道通道,而患者血管变异,肿瘤与门静脉紧密粘连,稍有不慎就会引发大出血。”科室主任姚红兵教授紧握手术刀,在郭威教授、王雪尧医师的默契配合下,在毫米级的血管间隙中精准游离。手术室内,无影灯下持续5小时的精密操作,不仅清除了病灶,更在70岁高龄患者的脆弱生理机能中开辟出生路。
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Whipple术)示意图
党建铸盾:白衣下的红星担当
就在陈爷爷术后恢复期,监护仪突然发出刺耳警报,陈爷爷发生剧烈呕血,血压骤降至60/40mmHg。诊疗团队星夜火速集结,经过积极抢救治疗终于成功止血。然而此时正值全市血源十分紧张的关键时刻,患者血红蛋白持续处于低水平,命悬一线。
“患者急需用血,家属不符合献血条件,请大家积极献爱心!”肝胆胰外科党支部发出了支部党员积极献血的号召,支部书记姚红兵率先前往献血站献血,支委王雪尧、黄春琴、支部党员蒋承姣等迅速响应,撸起袖子,接连奔赴血站献血奉献爱心。另有刘丹等多位党员同志也表达了要献血的愿望,但因为献血间隔时间不够或者身体原因未能成行。
在爱心接力下,带着体温的热血顺利流入患者体内,监护仪上的曲线终于恢复平稳。
一个月之后陈爷爷再次从贺州回到桂医二附院复诊,为感谢“救命之恩”,患者家属找到参与献血的医护人员,赠送感谢“红包”,纵使医护人员们万般推辞,陈爷爷家属依然坚持。收到红包的医务人员将款项转交护士长,最终化作陈爷爷住院缴费单上的一串数字,重新汇入治疗账户。“救人是我们的天职,这红包我们绝对不能收。”
薄薄的信封里,既承载着患者家属“以命相托”的千钧重量,更彰显出白衣战士“以心换心”的赤诚。从党员集体献血到全员退还红包,肝胆胰外科用行动诠释着新时代医者的精神坐标:既要有攻克技术高峰的硬实力,更要守住医德高地的纯净初心。
当陈爷爷亲手将“医德高尚暖人心,医术精湛传四方”的锦旗交到医护手中时,此刻,收藏在科室荣誉柜的锦旗又多了一面,但比荣誉更闪耀的,是白衣战士永远滚烫的医者初心。
在生与死的较量场上,二附院肝胆胰外科用顶尖技术打开生命通道,以热血担当筑牢生命防线。这面锦旗背后,不仅书写着现代医学创造的生命奇迹,更镌刻着医者仁心最动人的模样。正如科室主任姚红兵所说:“只要患者需要,我们永远会做那个敢闯禁区、敢担风险的‘生命守门人’。”
文、图:王雪尧